首页 产品中心 案例中心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细粉加工设备(20-400目)

我公司自主研发的MTW欧版磨、LM立式磨等细粉加工设备,拥有多项国家专利,能够将石灰石、方解石、碳酸钙、重晶石、石膏、膨润土等物料研磨至20-400目,是您在电厂脱硫、煤粉制备、重钙加工等工业制粉领域的得力助手。

超细粉加工设备(400-3250目)

LUM超细立磨、MW环辊微粉磨吸收现代工业磨粉技术,专注于400-3250目范围内超细粉磨加工,细度可调可控,突破超细粉加工产能瓶颈,是超细粉加工领域粉磨装备的良好选择。

粗粉加工设备(0-3MM)

兼具磨粉机和破碎机性能优势,产量高、破碎比大、成品率高,在粗粉加工方面成绩斐然。

1.5亿年前江苏鱼化石

  • “从鱼到人”演化史补上初始一环 中国科学院

    2024年10月9日  近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消息,该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牵头开展的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新鱼化石材料研究再获新进展,研究人员发现了无颌 2021年4月20日  研究人员在梳理标本时,在两块岩心样本中发现了两种鱼化石。 经鉴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鲤科和鲿科化石,属古新时,距今或有6000万年。 资讯千万年前的鱼长啥样?江苏发现6000万年前鱼化石 哔哩哔哩2022年9月30日  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我国重庆、贵州等地距今约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增添了我 44亿年前鱼类化石,揭开生命演化奥秘 中国科学院2022年8月4日  该研究报道了近年来发现的关键的两个志留纪含鱼层位——江西九江地区的清水组和安徽宁国地区的唐家坞组,并总结、对比分析了中国志留纪5个下红层沉积区的鱼类化石及 古鱼类化石证据印证438亿年前我国长江流域曾存在古海洋

  • 425亿年前神奇古鱼带来“从鱼到人”演化的新证据鱼类化石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时隔10年之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古脊椎所)科研团队对发现的425亿年前神奇古老鱼类“初始 2024年6月23日,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接受采访透露,他领衔的研究团队最近在江苏和安徽交界的距今约249亿年灰岩结核地层中,研究发现一种新的裂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的裂齿鱼类化石科普中国人民网2024年6月24日  中新网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6月23日透露,他领衔的研究团队最近在江苏和安徽交界的距今约249亿年灰岩结核地 【中新社】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的裂齿鱼类化石 距今249亿年 2022年7月29日  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在江西武宁县志留纪地层中首次发现距今约438亿年的两个盔甲鱼类化石新属种——“俊卿清水鱼”和“刺猬安吉鱼”,这一 古鱼类化石证据印证438亿年前我国长江流域曾存在古海洋

  • 44亿年前鱼类化石,揭开生命演化奥秘(科技自立自强)

    2022年9月30日  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我国重庆、贵州等地距今约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 2024年10月30日  我国盔甲鱼类化石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之初。 1913年,我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丁文江先生在担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兼地质研究所所长期间,只身赴云南考察,并在翠峰山和廖角山(现称“寥廓山”)早泥盆世的西山 438亿年前“长兴鱼”化石惊现万里之隔的浙疆两地, 2024年10月28日  近期,《古脊椎动物学报》上一项研究成果备受瞩目,主角是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中的真盔甲鱼类 —— 双叉苗家鱼。它于重庆市东南部距今约 436 亿年的志留纪被发现,正型标本是不完整头甲化石,收藏于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盔甲鱼类分类复杂,无颌类分为昆明鱼类和甲胄鱼类,甲胄鱼类中盔甲 重庆发现 4 亿多年前古鱼化石!“从鱼到人” 演化,再添新证据2024年4月12日  凤姣昆明鱼化石及其复原图。寒武纪早期海洋中的“鱼”及其左邻右舍复原图。 以此类推,人类与包括七鳃鳗在内的近亲物种抵达52亿年前的第22会合点,在那里可以遇见澄江动物群的重要发现——“鱼”凤姣昆明鱼。追寻5亿年前的人类远祖(开卷知新)西北大学

  • 中国新发现约 15 亿年前鸟翼类恐龙「奇异福建龙」和「

    2023年9月7日  福建龙的化石来自于南园组(Nanyuan Formation),地质年代为距今15亿~148亿年前晚侏罗世的提通阶,同地层中还发现了丰富的水生及半水生动物,显示当时环境为沼泽湿地,在地层中频繁出现的火山岩又表明这里曾经存在着频繁的火山活动,这与古太平洋2024年7月9日  图1 地质学报封面(封面展示了研究团队新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下部发现的一片巨大的波痕构造,指示了一种浅海环境。念忠长兴鱼和顾氏长兴鱼大约在438亿年前可能生活在塔里木华南联合板块周边的同一片浅海环境中。) 长兴鱼在浙江长兴的发现我国浙江长兴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438 亿年前长兴鱼 CAS2023年12月4日  研究发现,张氏西域鱼的腹环前部宽度变化不大,仅在头甲后侧方才明显变宽并构成角的基部。腹环中央包裹着口鳃窗,口鳃窗几乎呈圆形。 图 2 新疆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张氏西域鱼化石照片及其解释性素描 江西武宁首现西域鱼踪迹我国华南志留系首现438亿年前西域鱼的踪迹 CAS2022年11月22日  这是一件距今15亿年前的鱼化石,全长34厘米,宽15 厘米,头、胸、尾、鳍、鳞等均完美保存。它的体形立体,体态丰满,栩栩如生,其完整程度 成都自然博物馆开馆 来这里看24米长的“巨无霸”恐龙化石

  • 新化石发现揭开4亿多年前“曲靖东方鱼”身份之谜中国科学院

    2024年6月26日  2022年,研究团队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武定县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大约39亿年前)海口组中发现了第二块东方鱼(Dongfangaspis)化石,从而将东方鱼的生存时代从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大约41亿年前)扩展到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大约39亿年前),向后延续了大约2千万2022年9月30日  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里,朱敏团队发现了一大批436亿年前完整的奇迹秀山鱼化石 。 “这种鱼也是有颌的,而且保存非常完整。这也将完整的 44亿年前鱼类化石,揭开生命演化奥秘(科技自立自强)2022年9月30日  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里,朱敏团队发现了一大批436亿年前完整的奇迹秀山鱼化石 。 “这种鱼也是有颌的,而且保存非常完整。这也将完整的有颌类化石记录大大前推了1100万年。” 团队成员朱幼安进一步解释说:“绝大多数的有颌类都有 44亿年前鱼类化石,揭开生命演化奥秘 中国科学院2023年3月31日  一条鱼从远古游到今世,你是否想过它竟是人类的祖先?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鱼类已经存续了5亿多年,迄今所知最早的原始脊椎动物是在云南澄江发现的昆明鱼和海口鱼。鱼类见证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开启了地球生命的新纪元,它们曾与恐龙共舞,保留下了珍贵的生命印记。千姿百态的古鱼,自远古一路游来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 白垩纪(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百度百科

    2014年9月15日  白垩纪(英语:Cretaceous Period)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开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历经7900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白垩纪是在1822年由比利时地质学家Jean d'Omalius d'Halloy研 2022年10月7日  对“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的化石研究,将很多与人类相关的解剖学结构追溯到44亿年前的远古鱼类,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最初始环节,更新了人们对有颌类起源与崛起的传统认知,进一步夯实了“从鱼到人”的演化路径。中科院朱敏院士团队“从鱼到人”探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澎湃新闻2021年4月20日  来源:江苏新闻江苏油田岩心库共收集了1300多口油井采出的38000多盒岩心。研究人员在梳理标本时,在两块岩心样本中发现了两种鱼化石。经鉴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鲤科和鲿科化石,属古新时,距 千万年前的鱼长啥样?江苏发现6000万年前鱼化石 哔哩哔哩2021年2月5日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英文名:Chinese Sturgeon):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中国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 中华鲟(鲟科鲟属动物)百度百科

  • 恐龙的祖先是什么?“化身为石”分几步?死后为何头朝东方

    2021年10月7日  在距今大约25亿年前,地球进入三叠纪时期,现有化石证据显示,约23亿年前,陆地上出现了早期恐龙。到了三叠纪末期,发生了一次地球生物大灭绝事件,这次灭绝事件让许多四足动物消失于地球,却为恐龙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距今约2亿 2024年10月28日  我国科学家张弥曼和朱敏团队在 39 亿年前的肯氏鱼化石中找到了最早的内鼻孔,在分析 38 亿年前的真掌鳍鱼化石时,发现它的 内鼻孔已经连通 经过一亿年,它终于上岸了! 腾讯网2024年4月13日  在这里,研究人员近日有了新的发现:横亘中国南北的秦岭在35亿年前竟是一片“远古的大堡礁”。 不止如此,“像珠峰、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以前都曾处在海洋环境中”,地质专家纵瑞文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地球就是这样一直在沧海桑田地变化着,有时候是海洋,有时候是陆地。35亿年前,秦岭是海洋!听地质专家解密“沧海桑田”化石 2024年3月4日  展览中最具特色当属“大鱼吃小鱼”的标本,它呈现了13亿年前一条卡拉矛普莱弓鳍鱼正在吞食文库剑鼻鱼的珍贵画面,而大自然也用神奇的手法让这个瞬间变成了化石展现在我们面前。据悉,这种标本形成的概率是少之又少,所以十分珍贵。栩栩如生!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13亿年前的鱼化石! 腾讯网

  • 海口鱼:世界上的条鱼走进中国科学院博物馆:听化石的

    章:来自海洋的鱼 海口鱼:世界上的条鱼 展品名称:耳材村海口鱼(群体印痕化石) 物种学名:Haikouichthysercaicunensis Luo et al, 1999 生活时代:寒武纪早期(距今约 53 亿年前) 化石产地: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昆明市西山区2024年10月22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35亿年前海洋初级生产力爆发引起全球巨量碳埋藏与气候变冷 2024年10月9日  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发现436亿年前鱼化石 “从鱼到人”演化史补上初始一环 双叉苗家鱼生态复原图。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本报记者 雍 黎 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又有新发现。近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消息,该局和中国科学院 “从鱼到人”演化史补上初始一环 科技日报数字报2024年4月13日  01 35亿年前,秦岭山脉曾是海洋,如今却成为宏伟的山脉。 02 地质专家表示,地球上的山脉和海洋演变始终伴随着生物的更替和兴衰。 03 除此之外 35亿年前,秦岭是海洋!听地质专家解密“沧海桑田” 腾讯网

  • 这些石材里面都有化石,原来化石离我们那么近

    2021年5月4日  年代:志留纪晚期 42亿年前 化石:鹦鹉螺化石、角石(直角鹦鹉螺)化石等 黑色的生物灰岩,包含着大量海洋生物的化石,来自于摩洛哥的小阿特拉斯山脉,时间可以追溯到42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 海底世界蜻蜓化石(Fossil dragonflies)是若干年后 蜻蜓 自身完好保存,或在 沉积岩 中的印模,或生存时留下的痕迹(称为 遗迹化石)。蜻蜓化石在很多地方都曾被发现,包括中国、美国、蒙古、法国、英国 和 俄罗斯。蜻蜓化石可以反映蜻蜓的进化历程和生活形态。蜻蜓化石同样具有 收藏 价值。蜻蜓化石 百度百科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时隔10年之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科研团队对发现的425亿年前神奇古老鱼类“初始 425亿年前神奇古鱼带来“从鱼到人”演化的新证据鱼类化石 2016年2月26日  下面我们就以鱼化石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图1、2,是一幅幅天然成趣的“鱼趣图”。有的是一条鱼静卧不动,有的是几条鱼儿追逐嬉戏,有的是十几条鱼儿在穿梭游荡,你不要以为这是齐白石的画幅,实际上它是生活在15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的狼鳍鱼。大自然的神笔:鱼化石艺术收藏人民网 People

  • 云南曲靖“古鱼王国”首次发现41亿年前游动的“三叉戟

    2021年6月1日  图1 41亿年前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布拉格期长吻三歧鱼化石照片(盖志琨提供) 长吻三歧鱼在分类上属于无颌类盔甲鱼亚纲三歧鱼科,因其头甲形状如古代兵器三叉戟,前面吻突又极度延长而得名(吻突长度可达头甲中长的 25 ),因此堪称泥盆纪海洋中游动的 “ 三叉戟 ” 。2022年10月25日  前不久在括苍镇的山头何村竟发现上亿年前的鱼化石沧海桑田的变迁令许多人惊叹不已让我们一起探索鱼化石里的秘密1亿多年前的秘密都藏在 1亿多年前的括苍山是怎样的?这块化石揭露了秘密 腾讯网2024年10月28日  近期,《古脊椎动物学报》上一项研究成果备受瞩目,主角是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中的真盔甲鱼类 —— 双叉苗家鱼。它于重庆市东南部距今约 436 重庆发现 4 亿多年前古鱼化石!“从鱼到人” 演化,再添新证据2023年7月27日  朝阳古生物化石主要形成于生物演化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即12亿年—15亿年前中生代的晚侏罗纪到早白垩纪。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朝阳境内发现的中生代叶肢介类、介形虫类、昆虫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植物类等化石有 化石:有生命的石头凌源朝阳古生物

  • 中科院南古所在青藏高原发现 55 亿年前化石生物群,有

    2021年7月14日  恰尼虫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个被承认的前寒武纪复杂宏体生物化石,也是埃迪卡拉生物群中最典型的化石之一,因此,它的发现意味着柴达木板块曾经生活着埃迪卡拉生物,并可根据恰尼虫的生存时间——距今约57454亿年前,来初步判定地层的。2022年10月10日  导 语生存在436亿年前的古鱼类,灵动地在古海洋中游动着,这是我国科研人员根据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发现的一批鱼类化石 重大发现!全球最古老有颌类化石,“从鱼到人”有了关键证据 2024年9月12日  据介绍,志留纪是古生代的第三个纪,大约开始于44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 “此次发现的双叉苗家鱼化石 上保存了身体侧线与成对腹侧鳍褶,体现了现有鱼类身体侧线和人类四肢,这两个重要结构的最古老的演化形态,为追溯‘从鱼到人 “从鱼到人”的演化有了新证据 灭绝436亿年的双叉苗家鱼在 《鱼化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78年创作的一首新诗。是诗人艾青“归来”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作为咏物诗,它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全诗分节匀齐,诗句和谐,抒情自然,语言有一种朴素美。鱼化石(艾青创作诗歌)百度百科

  • 石材大板中的化石,你见过几种? 百家号

    2021年6月9日  产地:摩洛哥 年代:志留纪晚期 42亿年前 化石:鹦鹉螺化石、角石(直角鹦鹉螺)化石等 黑色的生物灰岩,包含着大量海洋生物的化石,来自于摩洛哥的小阿特拉斯山脉,时间可以追溯到42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 海底世界2022年9月29日  志留纪早期五种古鱼的三维复原图。(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我国科学家近期在重庆、贵州等地约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首次为有颌脊椎动物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了确切证据,并据此取得一系列新发现,刷新了 【新华社】远古发现丨44亿年前鱼类化石揭示有颌脊椎动物的 2024年6月23日  徐光辉研究员当天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裂齿鱼科是基干新鳍鱼类的一支,主要生活于三叠纪的古特提斯洋。在早三叠世时期,裂齿鱼科以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的裂齿鱼类化石 距今249亿年—新闻—科学网2023年4月7日  一条鱼从远古游到今世,你是否想过它竟是人类的远祖?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鱼类已经存续了5亿多年,迄今所知最早的原始脊椎动物是在云南澄江发现的昆明鱼和海口鱼。鱼类见证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开启了地球生命的新纪元,它们曾与恐龙共舞,保留下了珍贵 千姿百态的鱼,从远古“游”入逸夫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

  • 重庆发现“双叉苗家鱼”化石 已灭绝近436亿年

    人民网重庆9月12日电 (胡虹、刘敏)重庆秀山地质研究又有新成果——已灭绝近436亿年的“双叉苗家鱼 的起源追溯到436亿年前的化石 鱼类中